教学督导信息 【2025】(第16期)总第209期
教学督导信息
【2025】(第16期)总第209期
沈阳农业大学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知行合一”提升效果
---介绍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丽老师《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实施特点
督导员 王丽学
3月12日,本人听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丽副教授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讲授+课堂讨论+上机实操”的“知行合一”教学模式。主要讲述社会调查研究从问题提出、到理论构建、到调查研究的开展全过程的相关内容,包括概念及变量的界定、样本的选择、问卷设计、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运用、数据处理及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等问题,并通过上机操作对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练习,培养研究生社会调查研究各环节的技能,使研究生掌握选择科研课题、开展理论分析、提出研究设计、实施资料收集、运用统计分析、进行理论解释、撰写研究报告等研究过程中的方法和技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素养,具有一定特色。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选课人数为22人,当天全部出席,没有迟到和早退现象,课堂“出席率”高。研究生到教室首先选前面的座位,有些早到的研究生帮同学占前面的座位,课堂听课“前置率”高。在课堂上,研究生们认真听老师讲课,都记笔记,没有玩手机、看课外书、睡觉和说话的问题,课上“抬头率”高,注意力集中,课堂纪律好。刘丽老师讲课紧密结合学科前沿,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讲授生动有趣,举例恰当,有启发性,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率”高。
一、理论讲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社会科学研究本质上是经验科学,其理论是从经验总结中逐渐升华而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门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专业,必须重视社会调查研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够贴近现实、回应现实。然而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相关研究对社会调查方法的使用仍然不足,《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即是一门面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开设的讲授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课程。
理论讲授部分的学时约为16学时,主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如何进行选题,如何对概念进行定义,如何选择变量,如何对变量进行测量,如何选择样本,如何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调查等问题进行讲解。与自然科学对变量进行测量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变量一般难以直接测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范畴的概念进行定义,并选择合适的变量对其进行衡量,找到具代表性又可测量的变量,是一个较为有难度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分析举例,使学生直观理解和体会社会调查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例如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为主题,讲授如何对此概念进行定义,如何找到可以衡量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变量,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能用“大学生思政课考试成绩”“大学生思政课学分绩点”等能够直接观察的变量进行衡量,再继续思考是否能用“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大学生思政课满意度”等间接观察的变量进行衡量,进而指导学生运用打分或者“李克特量表”等级赋分等方式对变量进行测量。
二、课堂讨论---如何进行调研设计
课堂讨论环节的学时约为4学时,主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如何将一个课题由理论构建到研究设计,如何确定因变量、自变量,如何选择数据分析模型,如何设计调查方案等问题进行讨论。为了使大学生直观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调查研究设计过程,请大学生在课下亲手设计一个研究项目,在课堂上集体逐一进行讨论,分析每个学生的研究设计方案的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提出改进调查研究设计的建议,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发现研究生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纠正调查研究设计思路,锻炼调查研究能力,也可以说是研究生对毕业论文调查研究设计的一次练习。例如以分析“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实效性的影响因素”为例,首先带领研究生进行理论分析,找到可能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实效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同学因素,根据理论分析设计因变量和自变量,思考用何指标对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表示,以及用何分析模型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等问题。
三、上机实操---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上机实操环节的学时为12学时,主要带领研究生运用SPSS软件开展数据分析,练习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模型,解读分析结果,使研究生掌握几种简单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带领研究生练习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Logit模型等基本的数据分析模型。例如以分析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实效性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例,带领研究生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分析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情况等指标与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解读分析结果,进而再带领研究生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实效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际操作,使大学生直观领会数据分析步骤及方法,锻炼SPSS软件实操技术,掌握数据分析能力。
刘丽副教授作为研究生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任课教师,能在研究生教学中,采用基于“知行合一”的多方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赋予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效性,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学生对实际研究课题的深入思考,以及数据分析的实际操作,使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知识,锻炼调查研究项目的设计能力,以及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真正实现科研理论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校长、王海龙副校长、孙光国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