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督导信息   >   正文

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一零六期)总第106期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7-05

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一零六期)总第106

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一零六期)总第106

沈阳农业大学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二零二四年七月五日

 

依据课程性质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模式

---介绍土环学院韩颖老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教学特点

督导员 牛玉萍

本学期我听取了土环学院韩颖老师讲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通过与韩老师交流了解到,该课程是为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限修课,共40学时。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方法、设备和典型净化工艺有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解,基本掌握各种控制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并能够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净化方法与净化装置,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科研以及技术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入交流中韩老师介绍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内容兼具理科和工科特点,课程知识点多且覆盖面广,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案例教学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启发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是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补充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教学实践中,韩老师注意收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通俗性的案例素材,设计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活动,使枯燥单调的概念、原理及工艺等理论形象化生动化,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将韩老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案例教学模式与大家分享。

一、围绕实际工程应用,选取经典工程案例

案例教学的前提是选择适合的案例,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以及近期发生的、契合所讲授的理论的案例,通过案例讲解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本次课韩老师结合所讲授的理论空气量、实际烟气量以及污染物浓度计算理论,选取今年初沈阳市某燃煤热电厂氮氧化物超标排放案例。通过执法人员对该电厂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超标排放事实的认定及处罚,韩老师给学生讲解了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产生过程及危害等知识点,并结合空气质量标准,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烟气脱氮的重要性。随后,韩老师给学生普及了2018年审议通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8年实施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53-2018)》等法律法规,以及烟气排放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等,培养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实践中,韩老师用心积累案例,逐渐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案例的搜集范围扩展到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燃煤烟气脱硝、除尘(PM2.5)、烟气脱汞、VOC治理、温室气体控制、排污权交易、跨介质复合污染控制以及臭氧管控等方面,经过不断积累、筛选、制作、修改与完善,形成比较全面丰富的案例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案例教学。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生动形象案例

案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除了课前准备案例相关材料、熟悉案例背景等教学资源外,课上还需要依据教学目标、案例内容和学生需求,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呈现方式,以便提高案例教学效果。韩老师采用案例教学时结合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同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呈现生动形象的案例,如利用图片呈现设备构造,利用视频呈现工艺流程。例如,韩老师讲授燃烧与大气污染部分时,利用视频完整地播放出燃煤发电厂烟气污染物的产生以及控制技术,并对整个烟气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分步剖析,在视频进行到脱氮、除尘、脱硫等重点工艺时,韩老师适时暂停播放,结合视频中处理装置的剖视图,详细讲解该工艺的特点以及主要原理等,让学生更具象的了解处理装置的内部构造以及烟气中污染物是如何被去除的过程。案例内容这种声、图并茂生动形象的展现过程,加深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印象,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育人育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韩老师通过案例潜移默化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将知识点与思政点有机结合,收到“如盐在水”的育人效果。例如,韩老师在讲授燃烧产物与大气污染时,通过图片展示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并针对三大污染事件成因设问,结合学生的回答及客观数据,阐明工业排放与大气污染的因果关系,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讲到除尘器的内容时,韩老师给学生介绍,①世界首台最大型1000MW机组电袋复合除尘器,是2013河南郑州裕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密电厂示范工程;②全球首台高温超净电袋复合除尘器,是2015中铝山西新材料氢氧化铝厂#5焙烧炉。两者均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环保产品,多项技术填补行业空白,以此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全部教学中,韩老师通过历史事件、权威数据、工程实例等案例,以生态文明思想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为主线,将科技报国、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中,收到了显性知识教育与隐性价值教育相结合的良好效果。

四、学生亲自讲解案例,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应重视双向交流,通过学生参与和讨论,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为此韩老师设置学生讲案例环节,并全程给予指导和管理。课前,韩老师建议学生57人自由组合,推举一人为组长,每组根据预先安排的章节内容查阅资料,搜集案例,在组内商讨总结完善基础上,制作PPT,推举代表在课堂进行展示与讲解。在课堂学生讲解案例环节,韩老师适时加以干预引导。例如,在学生讲解相关案例时,就有学生提出燃油船舶靠岸期间如何减少燃油废气排放问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把课程的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净化原理与实际船舶运行管理相结合,这时韩老师适时地对上述相关知识及实际应用做以归纳汇总。有的小组讲解天津华能自主研发的CCUS工艺案例,介绍此工艺与传统煤炭燃烧生成烟气再治理不同,是一种全新的煤气化工艺,实现了火电“零”排放。这是课本上涉及不到的全新技术,拓宽了学生视野。借此案例,韩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二氧化碳减排技术。

在学生讲案例最后环节,韩老师对学生案例讲解进行点评,对讲解中涉及的主要原理、反应过程或者污染物特性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肯定学生讲案例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增强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韩老师依据课程性质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模式。通过精选案例、科学展示案例、融入思政元素和学生讲解案例等教学设计,将课程知识点与实际工程案例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同行借鉴学习。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

©2023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管理 办公室电话:024-8848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