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九十二期)总第92期
2024-06-25
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九十二期)总第92期
沈阳农业大学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二零二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课程模块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介绍林学院金煜副教授《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生课教学特点
督导员 吕淑霞
本学期,本人听取了林学院金煜副教授为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课程,金老师根据专业硕士培养目标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研讨等方式,金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带领学生走入乡村,以乡村为课堂,现场教学,整个课程教学过程节奏紧凑、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实现了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完美融合。学生通过实地的踏查,感知乡村布局结构、景观特点,了解村民的需求,深刻感悟与体会现代乡村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学生也利用所学知识对乡村景观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发现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编制提升改造方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下本人与金煜老师就课程特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交流,现将一些有益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参考。
一、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领域选修课程,共计32学时。该门课程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生态宜居乡村环境建设的需要,以风景园林学、生态学等理论为基础,针对现代乡村景观特点、景观资源调查、乡村景观环境生态修复、乡村景观营建模式等专题进行学习和研讨,结合理论研究开展课程实践,使学生掌握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方法,能够完成相关项目的调研分析、规划设计及管理等工作。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针对乡村景观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系统的学习,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实践中鼓励学生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实现综合素质提升目标,为学生在乡村振兴发展的专业领域中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主要教学方法及特点
1.项目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生已经具有风景园林学科基础理论和技能,因此,金老师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特别注重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实践的精度相结合,让学生基于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去精准地发现问题本质,得出切实可行、满足需求的方案,以“实战”这种最好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PBL教学法强调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进行探究和学习,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跨学科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课程伊始金老师就发布实践项目,带领学生踏查现场,随后的课程教学都是围绕这个实践项目展开。将选课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彼此分工协作,参与实际的项目设计和实施,从现状调研分析,到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全面掌握项目实践的各个环节。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PBL)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2.乡村现场教学法,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必须亲身实践,方能学有所成。现场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制定中做到“感同身受”,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此,金老师选取了苏家屯区永乐街道作为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到乡村进行实地踏查、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乡村的空间布局、设施组成、景观构成及其特点等,明确什么叫做特色小镇、什么是“三生空间”,感受乡村景观与乡村发展、村民生活的关系,真正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内涵。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现场教学,让学生实践各类研究方法,比如学生利用仪器设备等开展田野调查、记录实测数据,在调研过程中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与金老师进行交流,金老师结合现场进行指导。结合实地调研,学生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利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社会学调查方法收集有关乡村景观的实际需求和意见,了解乡村社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背景。
相对于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更为直观,现场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培养与提升了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的实战能力。
3.课程模块教学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金煜老师将课程目标进行分解,对应设置相应专题模块,建构“1+N”的课程体系架构,结合项目实践引导学生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比如课程设置乡村景观生态设计专题模块,结合项目地水生态环境、社区居住环境等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态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多科学角度分析问题的本源、探求解决的方法,并将其整合到乡村景观体系中,利用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解决现实问题。
课程借助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环境,体验乡村生活,理解乡村社区的文化和传统,注重乡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将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合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意义,体会到景观设计师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课程教学取得成效
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通过PBL教学法,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面对真实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应用多学科知识,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学生分工协作,从调研、分析到方案制定,全面参与项目实践各个环节,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在每一次调研、研讨、汇报中,学生也实现了思想的碰撞,激发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从专题研讨、设计方案等质量来看,学生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应用更加游刃有余,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岗位的胜任力。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学生在真实项目和实际案例中进行学习,显著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寻找资料、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特别是对于乡村景观这一专题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通过课程的学习,也逐渐凝练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很多研究生将毕业论文选题落到乡村景观之上,基于课程学习,开展更为深入的专题研究。
金煜老师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申报了《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刚柔并济”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研究生教改课题,课题研究的成果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并仍在迭代升级。金煜老师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相关设计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金煜老师结合风景园林学科特点,将实践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将学生带入乡村街道里,引导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金煜老师在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