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群工作   >   立德树人   >   正文

光明日报:手语温暖——大学生常方圆自学手语陪伴听障同学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6-25


4年前,当勤奋、自立的于鹏考进沈阳农业大学,第一次远离父母,父母非常担心他能不能适应大学生活,更担心他受到歧视。

4年后,当于鹏拿到大连一家社会团体的工作录用通知书,即将离开校园时,父母笑言“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其实,在于鹏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回家,家里看到他的状态,就基本放下了对他的担心。”于鹏父母说,“回家来,发现他笑容多了、说话多了。”

毕业之际,常方圆和于鹏坐在教学楼前,想起了许多往事

于鹏不到一岁时生病,因为药物过敏,双耳听力重度损伤,留存听力不及原来一半。后来尽管用上助听设备,在听说交流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障碍。

大学入学第一天,室友常方圆在寝室第一次见到于鹏,发现他与父母交流时双手不停地比划,细心的他经过观察终于了解到于鹏不为人知的秘密。“于鹏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作为同学、室友,我不能袖手旁观。”常方圆说。

为了让于鹏尽可能听清楚老师授课,常方圆每天带着于鹏早早起床,第一拨到教室,坐在第一排。课后,询问于鹏听课情况,若有没听清楚、没听懂的内容,就耐心讲解、梳理,直到于鹏弄懂为止。“我也有没听懂的,早先还顾及‘面子’,先‘偷偷’学懂,再讲给于鹏。”常方圆说,相处不久就放开了,变成两人一起研习,一起向身边同学和老师请教。

常方圆在辅导于鹏

 

最让两人挠头的是英语听力课,无论两人怎么努力练习,于鹏的听力也过不了关。于鹏着急,常方圆跟着着急。为了跟于鹏交流方便,常方圆干脆利用课余时间,跟着网络视频自学手语。身边人越来越喜欢看他俩用手势默契交流的样子,像一对可爱的亲兄弟。平时两人一起过马路,常方圆怕于鹏听不见汽车鸣笛声,总是默默地走在靠近车的那边,拉着于鹏一起通过。

常方圆利用电脑自学手语

为了让于鹏多参加团体活动,常方圆经常带着于鹏打篮球、玩桌游。打篮球难免身体碰撞,常方圆怕于鹏受伤,先分配给他内线分球抢板这样“相对小范围活动”的角色,逐渐提高于鹏的反应速度、配合默契程度,再教他挡拆掩护等技巧,进行较大范围活动。

常方圆告诉记者,那款至少8人参与的桌游,游戏里人物角色丰富,玩家要根据分配到的角色和对形势的分析判断渐次发言,表达想要传递的信息,相互不断判断对方是“对手”还是“队友”,不断淘汰认为的“对手”,争取所在团队的胜利。这对于锻炼于鹏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常方圆被班级同学封为“最懂于鹏”的人。于鹏说,常方圆是他大学生活中的第一道光,一道强光。

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二人互相鼓励

于鹏有只耳朵植入的是人工耳蜗,每次上体育课前,他都要把戴在耳外的部分小心翼翼地摘下来,轻轻装进盒子然后放进书包。这些助听设备价格昂贵,于鹏生怕汗水打湿设备,影响设备的功效和寿命。一天下雨,常方圆在寝室看书,看见于鹏脸色苍白,急匆匆返回寝室,慌张地在书包里乱翻。一打听才知道,他分外小心的助听设备丢了。

常方圆问清情况后,沿着于鹏路过的所有地方找了一遍又一遍。同寝同学来了,同班同学来了,寝室周围不同班的同学来了……参加找寻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从晚上6点多找到9点多,很多同学全身被雨水浇湿。

第二天,班级同学用素描画出助听设备图像,做成寻物启事,一路张贴在于鹏路过的地方。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谭洪波、辅导员老师赵金知道后,发动全院师生在腾讯QQ和微信朋友圈发布寻物消息,并联系学校广播站,播发寻物启事。

运动场上,二人配合默契

助听设备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但于鹏已经不像刚发现助听设备丢失的时候那样难过。“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有不少人我都不认识,我很感动,也很感激。”于鹏说,我虽然丢失了助听设备,但收获了情谊。从那以后,头脑中定格的温馨画面挥之不去,“黑夜里,雨水中,一束束手电光划破夜色、穿透雨水,一群同学循着光、弯着腰在帮我找助听设备”。

于鹏好学上进,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上游水平。常方圆介绍,于鹏有些课程比他学得还好,有几门课程在全班数一数二。于鹏感谢老师、同学对他的帮助。“刚开始,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想问老师、同学,又怕给老师、同学添麻烦,越这样想越是说不出话来。”于鹏说,“这时候,老师、同学总是说‘不着急、慢慢说’,让我心态放松、平和下来,越来越自信。”

于鹏、常方圆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

于鹏从小对机械感兴趣,喜欢各式各样玩具车,不厌其烦地拼装、拆卸,摸索其中规律,琢磨里面道理。“有的问题我自己都觉得‘稀奇古怪’的,内心就是想把它弄明白。”于鹏说,不管我提啥问题,老师和同学都认真听他说完,耐心作答。

于鹏记忆最深刻的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课老师王君玲,“麻烦王老师最多,她总是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看着我、听我说、给我答疑解惑”。王君玲老师已经不记得于鹏的名字,但提起于鹏所在专业、班级以及当时表现,她很快就想了起来:“于鹏学习主动,提问积极,学得扎实,这两门课程成绩应该都很高。”记者向她转述了于鹏对她的评价,她说:“这些都是老师应该做的,不存在‘麻烦’。”

于鹏说,麻烦王君玲老师最多

于鹏记得班主任、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韩春阳的良苦用心。“韩老师要指导4个同学完成毕业论文,最先跟我征求意见,商量确定论文选题,帮我准备资料。我研究的易拉罐纸质集合包装设计,目前国内实物少见,韩老师了解情况后,带我一起观看他在国外访学时拍摄的实物图片,结合图片内容给我讲解……”于鹏说,“韩老师期望我保证论文质量,给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在沈阳农业大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于鹏茁壮成长。他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以中国梦为主题,结合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要求,设计三联作品;他参加全省征文赛,感恩父母顶住闲言碎语压力,坚决不送他上特殊学校,而愿意花费更多心血对他精心培育;他加入学校郭明义爱心团队,奉献爱心,服务他人;他参加班级运动队,刻苦训练,为班级集体荣誉而战……

如今,于鹏毕业在即,在他考上大学时觉得“四年时日漫长”的父母,现在也同所有毕业生家长一样,感叹时光飞逝:“四年过得太快”;他们放下手中的活计,开始准备到学校参加于鹏的毕业典礼,“我们一定要到学校去,再看看常方圆,看看老师和同学们。”

毕业之际,常方圆用手语祝愿每位同学都梦想成真

5月20日,在这个谐音“我爱你”的日子,于鹏在记事本上写道:“此时我多么希望时光能走慢点再慢点,让我跟老师和同学们多呆一会儿。在我风华正茂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你们友善相待,如一道道光芒照亮我前行的路,让我人生充满光明,我想大声说一句:谢谢你们!”(光明融媒体记者刘勇 通讯员张宜军)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T3GUdleGKXQUi4xUg8WjA


 

©2023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管理 办公室电话:024-8848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