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关于举办沈阳农业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2-24

各学院团委: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推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蓬勃发展,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创新校园文化氛围,为参加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好前期准备,特决定举办沈阳农业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2025年6月1日以前在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二、竞赛内容

距省赛终审决赛(2025年6月1日前)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等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主要是涉及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及能源化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论文,论文的作者仅限本科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3.科技发明制作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分类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三、申报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自然科学类论文原则上控制在8000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不超过15000字;科技制作类作品须提供一份8000字以内的研究总结报告,报告要包含项目背景、研制思路、基本过程、相关图表、实验数据等内容。参赛作品查重率不高于20%

2.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3.集体作品申报者需均为学生,且人数不超过8人。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科生作品或研究生作品。

4.对于跨院组队竞赛的作品,作品申报单位为负责人所在学院。

5.每项作品建议有相关专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推荐(有助于评审),并确定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

6.每个人最多可同时参加两个项目,但不能同时担任主要负责人。

7.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及历届“挑战杯”竞赛获奖的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8.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四、竞赛奖励

1.本次比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由校团委和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向作者颁发证书,并按照学校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法规定予以奖励。

2.特等奖、一等奖作品指导教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3.对各学院作品进行成绩累计,总分前三名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五、作品提交

参赛信息、作品申报书、作品文本及相关作证材料由团队负责人于2025年3月3日前,在我校创新创业管理平台在线完成填报,(网址:http://cxcy.syau.edu.cn/comp/front/comp/info?id=OTk1LTk4MDBiNg)逾期,系统将关闭,无法进行作品提交。

六、相关要求

1.各学院团委主要负责本院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应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广泛发动,使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形成竞赛的群众性基础。每个学院至少报送5件参赛作品(跨院组队提报的作品不重复计算),其中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

2.各学院要在总结以往参赛经验的基础上,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组织此次竞赛活动,组建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特别要鼓励高级职称教师积极参与指导。

3.鼓励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的竞赛团队,积极完成竞赛项目。

4.指导教师对参赛作品的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负全部责任。

 

附件:1.沈阳农业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共青团沈阳农业大学委员会

创新创业学院

2024年12月24日

 

 

©2023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管理 办公室电话:024-8848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