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20 日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吕春茂教授应法库县科协邀请,来到法库县丁家房镇红土墙子村开展“平欧榛子高产高效栽培与贮藏加工技术培训”专题活动,红土墙子村榛子种植户30 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在此次专题培训会上,吕春茂教授围绕榛子产业发展现状、栽培技术要点和贮藏加工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讲解。他首先介绍了我国榛子产业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平欧杂交榛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随后详细讲解了榛园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等方面内容。在病虫害防治环节,通过展示清晰的图片资料,让农户们能够直观识别常见病虫害特征。最后,吕教授还就榛子采收后的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等技术要点进行了专业指导。
整场培训内容丰富详实,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生产实际,为农户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最让农户们感兴趣的是病虫害防治的环节。吕教授精心准备了一组放大的病虫害图片,现场响起一片惊叹声。"这就是经常祸害咱们榛子的那个虫吗?原来长这个样子!"一位老农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着图片。吕教授讲解了在成虫羽化期地面喷药的防治要领,农户们纷纷点头记下。
培训结束后,吕春茂教授专程前往村里的榛子加工点进行实地指导。在加工现场,他仔细察看了现有的脱壳设备,针对设备选型问题提出了专业建议,指出应当根据当地榛子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脱壳机型号,既要考虑脱壳效率,也要兼顾果仁完整率。在考察加工环境时,吕教授发现加工场地设施较为简陋,立即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他特别强调,当前简易的加工条件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建议尽快完善必要的加工设施。
针对农户反映的榛子储存后容易产生异味的问题,吕教授进行了详细分析。他指出,夏季高温下榛子直接暴晒会导致油脂氧化变质,这是产生异味的主要原因。为此,他强烈建议村里尽快筹建冷库设施,并详细解释了低温储存对保持榛子品质的重要性。这些切合实际的建议让在场的种植户深受启发,纷纷表示将尽快落实改进措施。
此次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的重要作用。专家团队深入基层一线,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红土墙子榛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农户的科学种植水平,更为推动法库县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撰稿人:李继涛 初审:李继涛 复审:李冬男 终审:邵俊花)


